城市延續著自然與社會賦予的特有運行軌跡,這條軌跡就是城市文脈。自然形態、建筑形態、空間形態、經濟形態、社會形態、政治形態、人文形態等組合形成了城市文脈的遺存和標識。
城市文脈是城市人群的共同體驗,構成城市特色濃郁的價值體系,進而塑造著該城市的生存發展體系。它的發展演化,既蘊含城市物質形態的延續更新,又蘊含城市精神文化的傳承發揚。
城市文脈需要呵護滋養。我國很多城市經歷了多輪舊城改造,城市更新在帶來城市空間結構、環境變化的同時,也可能會使城市文脈受到創傷:城市肌理破壞、歷史建筑毀損、城市軌跡割裂、城市特色消失。城市更新除了要避免大拆大建,更要保護和發揚城市文脈,兩者并不矛盾,城市文脈本身就是城市更新當中需要挖掘的一個金礦,一個城市有長期的文化運營策略,才能得到長足發展。
守護傳承好城市文脈,有助于迭代城市文明。深厚本土氣息與濃郁歐陸風情在哈爾濱融合,形成中西文化合璧的獨特城市文脈。在城市更新中,哈爾濱中央大街精琢了文藝復興、巴洛克、折衷主義、新藝術運動等風格的歐式建筑,提升了老字號的聲望,聚集了新業態,呈現了歷史標識和記憶,升華了城市文化價值。
守護傳承好城市文脈,有助于塑造城市新境界。城市更新需注重挖掘歷史遺產的價值,重視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發展,在延續文脈、保存風貌的同時,將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成為集文化消費、休閑消費、體驗消費于一體的街區,激活城市創新和經濟集聚能力,上海田子坊、北京南鑼鼓巷、成都寬窄巷子等歷史文化街區都是如此。
守護傳承好城市文脈,有助于增強城市文化自信。武漢漢口區的江漢路以南區域是傳統商業中心、老字號扎根地,歷史風貌完整、城市特色明顯,蘊含著老漢口獨特的人文記憶,銅人巷、集家嘴、龍王廟、江漢關、水塔等浮現著“十里帆檣依市立,萬家燈火徹宵明”的城市文脈,寫照出這座城市的百年繁華,承載著武漢的城市精神之基。
守護傳承城市文脈,對城市更新提出了新要求。存量房地產的有機更新,打造了文化經濟集聚中心區,實現了更新地區的創意式轉型;城市文化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,為新興產業提供了孵化空間;原有工業園區或廠房的更新,煥發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活力。網紅打卡地的出現,則是城市更新與城市文脈結合的重點布局。
城市文脈是城市肌理和結構的精髓,是城市秩序和精神的光芒。城市更新與發展不能保守地重復,而需要富有現代生活意識、現代產業意識、現代生態意識、現代文明意識的創新,在創新意識中精雕城市未來、賡續城市文脈、提升人民幸福。
。ㄗ髡呙涎哟 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、城市更新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:經濟日報)
(責任編輯:符仲明)